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科学谋划合成橡胶行业未来发展路径,2025年10月29—30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在湖南省岳阳市组织召开了《合成橡胶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统稿会。
本次会议汇聚了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30余人,围绕规划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组织参观了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了行业先进生产技术与发展实践。
立足新阶段,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本次统稿会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即将启航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行业会议。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庄毅在会议致辞中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编制好行业发展规划对推动我国从合成橡胶行业大国向合成橡胶强国迈进具有战略意义。
协会秘书长李锦山强调,规划编制工作将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实际,突出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结构优化与全球布局。
凝聚共识,完善规划文本
《合成橡胶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涵盖合成橡胶原料、八大主要合成橡胶、合成胶乳、热塑性弹性体、生物基弹性体等内容,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上,与会代表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来自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昊泽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凯泽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传化合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特邀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下游应用企业的专家发表意见和建议。下游企业代表从用户角度出发,强调了高端合成橡胶材料开发的重要性,指出了特定应用场景对橡胶材料的性能要求。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镇江南帝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规划参与单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
感受行业前沿技术实践,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
10月30日,与会代表集体参观了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通过现场参观和交流,代表们对行业先进生产技术与发展实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实践参考。
通过本次统稿会,行业各方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为合成橡胶行业在“十五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统稿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合成橡胶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入了最后完善阶段。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将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成果,对规划文本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2026年3月正式发布。
来源: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
近日从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钕系丁二烯橡胶》(GB/T46327—2025)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10月5日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钕系丁二烯橡胶是生产高性能绿色轮胎的核心原料,具有高顺式结构与优异线性链特征,能提升产品的耐磨性、抗疲劳性及低滚动阻力等。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绿色轮胎对低滚阻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钕系丁二烯橡胶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占比逐步提升。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钕系丁二烯橡胶工业化生产的企业,独山子石化公司依托专用生产装置及稀土系橡胶研发平台,在材料顺式结构控制、分子量分布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上领先。此次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高端合成橡胶领域的标准空白,还将有效提升国产高端合成橡胶的质量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
“该标准实施后,将有效规范钕系丁二烯橡胶的工业化生产、质量检验与应用评价全环节,推动国产产品质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助力我国高端合成橡胶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独山子石化公司规划和科技信息部副经理周豪说。
据悉,独山子石化公司长期致力于国际、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至目前累计主导或参与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11项、团体及地方标准31项。
来源:中国化工报
近日,亚洲多位买家、贸易商和供应商证实,随着下游轮胎企业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全球顺丁橡胶(PBR)贸易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中国已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中国C4及弹性体业务副总监王芳芳表示:“中国向PBR净出口国的转变创造了新市场机遇。通过在亚太、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特别是东南亚)进行战略投资,预计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增强区域布局。”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PBR进口量为176079吨,低于同期215369吨的出口量。此前的2023年和2024年,中国仍为PBR净进口国,净进口量分别为75493吨和36044吨。
据王芳芳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PBR需求预计增至114万吨,这与轮胎产量增长相吻合。标普数据显示,1~9月中国乘用车轮胎产量增长4%,达4.6亿条。亚洲贸易商指出,相较于天然橡胶,PBR更具价格优势,这刺激了轮胎生产需求。
普氏能源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亚洲PBR价格已低于天然橡胶价格。上半年东北亚PBR均价为1962美元/吨,二季度降至1555美元/吨,三季度更跌至1518美元/吨。同期,东南亚标准天然橡胶(TSR)20一季度均价1982美元/吨,二季度1689美元/吨,三季度1698美元/吨。
供应端方面,得益于2025年新增24.3万吨/年产能,前三季度中国PBR产量同比增长超25%至102.3万吨。行业重点转向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稀土PBR(钕系)和低顺式PBR(锂系)橡胶。生产企业灵活切换生产工艺,可在镍系/稀土系PBR以及低顺式PBR/溶聚丁苯橡胶(S-SBR)之间进行产线转换。
但据标普预测,2026年PBR产能扩张速度将放缓,预计新增产能4.1万吨/年,远低于2025年的24.3万吨和2024年的9.4万吨。“新能源汽车对高性能轮胎的需求,将持续支撑高端PBR材料的市场需求,”王芳芳补充道。
中国贸易商透露,受东南亚主要产胶国供应不稳定影响,亚洲天然橡胶价格持续高于PBR。普氏数据显示,近期,东北亚PBR均价1671美元/吨,而东南亚TSR 20均价为1785美元/吨。亚洲橡胶贸易商表示,持续性洪涝和恶劣天气已对东南亚天然橡胶生产造成冲击。
中国贸易商指出,中国轮胎企业加速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直接推动了中国PBR出口增长。据悉,中国对东南亚出口的PBR价格显著低于当地货源价格。目前美国对中国轮胎征收20.73%~116.73%反倾销税,而对泰国轮胎仅征收4.52%进口税。因此,东南亚已成为美国轮胎出口的主要来源地。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轮胎进口总量1.68亿条,其中近50%来自东南亚,相较2023年1.65亿条的进口总量,东南亚货源占比达47%。
来源:中国化工报
10月14日,年产5万吨乙丙橡胶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该项目由广西华谊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建设地点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钦州市钦州港石化产业园区。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新建1套5万吨/年乙丙橡胶装置,并配套建设环保工程、储运工程、公辅设施。
据了解,广西华谊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是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子公司,是隶属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的三级公司。
来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
9月25日,研究院茂金属催化剂开发项目组成功制备出百克级合格的茂金属催化剂,其收率、纯度及聚合活性均全面达到考核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百克级茂金属催化剂放大试验取得成功,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将有力带动公司乙丙橡胶及聚烯烃产品向系列化、差别化、高端化发展。
相较于传统技术,茂金属催化剂在应用中表现出聚合活性高、产物分子量分布窄、组成可调范围宽、灰分含量低、工业化装置工艺流程短等优势,适用于制备乙丙橡胶及均相聚烯烃如茂金属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OE等。
自2019年起,项目负责人、新材料二级工程师刘振国带领团队搭建国内首套20L茂金属连续聚合溶液装置,面对连续模试装置液位控制、安全规范等诸多挑战,以实干担当破解难题,形成了PPB级溶剂、单体纯化控制技术,构建了从催化剂合成到评价的完整研发能力。
科研团队将持续开展茂金属催化剂放大技术研究,在乙丙橡胶及聚烯烃催化剂领域建立起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以技术转化为核心驱动,助力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能耗物耗,全面提升相关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在高端合成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来源:中国石油报
目前,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已启动一项公众咨询程序,拟将多种物质纳入《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法规》(REACH 法规)下的 “高度关注物质”(SVHC)清单。这份拟议清单包含正己烷(n-hexane)、4,4'-[2,2,2 - 三氟 - 1-(三氟甲基)亚乙基] 二酚(双酚 AF,Bisphenol AF)及其盐类,以及 4,4'- 亚甲基双酚。其中,正己烷在橡胶行业中用作加工溶剂;双酚 AF 及其盐类、4,4'- 亚甲基双酚则可用于改善橡胶性能。斯洛文尼亚提出了将正己烷添加到候选清单中的建议,并认为该化学品可能会在反复接触后引起特定靶器官毒性。瑞典提出另外两种物质可能对生殖器官有毒性作用。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表示,公众的咨询程序于9月1日启动,开放至10月16日。
来源:世界橡胶展
10月12日21时28分,广西石化8万吨/年SBS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工成功。此次SBS装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广西石化在合成橡胶新材料制造领域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广西石化8万吨/年SBS装置采用寰球工程公司与独山子石化公司联合开发的成套技术,其核心的阴离子间歇聚合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相较于传统工艺,这项技术具备流程短、能耗低、安全性好等显著优势,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依托这项技术生产的SBS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可用于制鞋、沥青改性、黏合剂及聚合物改性等多个领域,能为下游厂家提供优质原材料,有效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广西石化8万吨/年SBS装置由寰球工程公司新疆寰球总包,中油一建施工,自2023年11月28日破土动工,历时589天全面建成。
此次8万吨/年SBS装置的成功投产,实现了自主技术在大型工业装置中的成功应用,有效提升了广西石化在合成橡胶领域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抢占市场制高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10月9日,吉林石化公司9月份生产经营数据出炉,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聚异丁烯装置产量再创新高,累计生产产品1万多吨,创效1700多万元。
该公司始终秉持“稳就是最大效益”的生产原则,全力保障装置高负荷平稳运行。一方面,强化岗位人员“三精”管理,精心监盘、精细巡检和精准操作,装置运行平稳率达到99.88%。另一方面,瞄准制约装置高负荷运行的牌号切换瓶颈问题开展攻关,打破原有的固定单体浓度设计值模式,根据不同牌号产品的实际生产负荷,选取最优单体浓度进行生产,在满足聚合反应所需停留时间要求的同时,保持装置高效生产。此外,公司还通过投用混胶输送泵,实现降膜收罐胶液向混胶釜的连续注入,不仅有效降低了作业风险,也增强了装置的连续生产能力。
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吉林石化深入推进对标管理,以行业先进水平和历史最优值为基准,确立了以反应转化率、运动黏度、挥发分为核心的对标体系,并配套制定了管控标准与考核细则。通过扎实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将3项关键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和个人,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控制。在产品牌号切换等关键操作节点,工厂强化对中控分子量、干胶黏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通过持续跟踪偏差、动态优化工艺,5项指标创历史最优。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010-82035092
hcxj@cnsria.org.cn
